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,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、感受春天的美好,3月17日,西关小学组织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以“找春天”为主题的春游活动。在这次活动中,孩子们通过四个艺术作品——笔绘春天、手绕春天、收集春天以及框定春天,用稚嫩的双手和纯真的心灵记录下春天的模样。 第一站“画春天”的环节中,孩子们拿起五颜六色的画笔,在老师的指导下,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出来。“柳树绿了,桃花红了,小溪唱起了歌……”他们一边观察,一边创作,把春天的色彩尽情挥洒在纸上。一幅幅作品充满了童趣:有的孩子画出了蓝天白云下的风筝;有的则勾勒出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。孩子们还给自己的画取了好听的名字,比如《你好春天》《春暖花开》等,让人忍俊不禁。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,也让他们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。 阳光洒满游乐园,孩子们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流淌在每一个角落。木马上,彩色的骏马载着他们上下起伏,小脸蛋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,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不远处的滑梯前排起了小小的队伍,一个男孩迫不及待地爬上去,又“嗖”地一声滑下来,响起一阵欢呼和掌声。 整个游乐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,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耍,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们。 孩子们跃跃欲试,投入到制作春天手环的活动中。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,巧妙地使用双面胶、凋落的鲜花和青翠的小草,精心打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春日手环。 老师展示了如何将双面胶环绕在手腕上,并指导大家如何将“花瓣”拼接起来,制作成完整的春天手环。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,随后急不可耐地开始动手制作。很快,一串串各具特色的手环相继完工。有的孩子装饰了小巧的梅花,有的贴上了几片翠绿的叶子,还有的在手环上写下了“我爱春天”的字样。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春日手环,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满足。 第三站的活动是“用纸瓶子收集春天的叶子和花朵”。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个小纸瓶,用来存放他们在自然探索中发现的各种“春日珍宝”。踏进田野和梅园,孩子们热情高涨地搜寻着各式各样的植物样本:柔嫩的小草、绚烂的梅花。他们轻手轻脚地将这些自然宝藏放入纸瓶中,生怕损坏了任何一片叶子或一朵花瓣。一个小女孩还郑重其事地对朋友们说:“我想把这些带回家,放在床头,这样每天醒来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。”这个环节不仅让孩子们识别了许多常见的植物,也培育了他们对自然的珍视之情。 最后的压轴环节是“定格春天”的手工创作。孩子们利用回收材料,如木棍、一次性筷子等,打造了各式各样的画框。他们将最喜爱的春日绿植或花朵嵌入这些画框中,创作出了一幅幅独树一帜的艺术品。一个小男孩将他的画框涂成了蓝色,他解释说,这是因为他认为晴朗的天空最能象征春天的气息;另一位小女孩则用五彩斑斓的丝带拼贴出“SPRING”的字样,增添了画框的精致感。这个环节不仅体现了环保理念,也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智慧。 通过这次“找春天”春游活动,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,还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。画春天的色彩斑斓,做春天手环的妙趣横生,纸瓶子收集春天叶子花朵的细心呵护,以及春天画框手工作品的奇思妙想,每一个板块都为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。相信这趟旅程将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,永远闪耀在记忆深处。 “寻找春天”的春游活动已圆满落幕。在笔绘春天、编织春环、搜集春宝和框定春天艺术作品这四大环节中,孩子们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感受了春天的魅力,不仅提升了艺术素养,也增强了环保观念。愿这次难忘的春日之旅,成为他们成长旅途中的一笔宝贵财富。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它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,更在于品德、习惯和情感的培养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塑造孩子的性格,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发展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应以身作则,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,为孩子树立榜样。 同时,家庭教育需要注重沟通与理解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。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,倾听他们的声音,而不是一味地强迫他们遵循成人的意愿。通过平等的对话,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,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此外,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起着决定性作用。和谐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感,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外界的压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