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慧玩乐学育成长,名师引领促深耕——武功县德雅幼儿园教师外出参加“名师之路”专题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幼教专业成长的征途上,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向光而行的奔赴。2025年10月18日-19日,武功县德雅幼儿园6名教师怀揣对教育的热忱,赴西安参加“名师之路”幼儿园运动、数学、科学、美术专题教学观摩研讨会,与国内幼教名师共话专业成长,在示范课堂与专题讲座的碰撞中,解锁“慧玩乐学”的教育密码。 运动专场:以儿童视角激活运动天性(10月18日 上午) 示范课1:中班运动《垫子勇士》 潘浩翰老师的课堂里,小小“垫子勇士”们在跑、跳、爬的探索中,把垫子玩出了十八般花样。潘老师以充满童趣的情境设计,让运动技能练习变得像闯关游戏般有趣,孩子们的笑声与活力感染了在场每一位老师。 示范课2:大班运动《兔兔时光守卫战(运动认知游戏)》 这是一场关于“运动+认知”的奇妙联动!孩子们在“守卫时光”的任务中,不仅锻炼了跑、躲、传的运动能力,更在游戏规则中理解了“方向”“速度”的概念。潘老师将运动与思维发展巧妙结合,让我们看到了“玩中学”的深度可能。 讲座《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运动模式》 作为长期深耕一线、曾赴德国研修幼儿运动专业的专家,潘浩翰老师从“儿童视角”出发,剖析了如何让运动课程真正贴合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。他分享的“观察-支持-拓展”运动指导策略,以及全国优秀教师、上海园丁奖的成长经历,让我们明白:专业的深度,源于对儿童持久的关注与研究。 科学专场:在探究中解锁师幼互动智慧(10月18日 下午) 示范课3:大班科学《扭蛋猜猜猜》 刘树梁老师的课堂像一个“科学魔法盒”!孩子们在猜测扭蛋里的秘密时,不断提出假设、动手验证,科学探究的种子在一个个小发现中悄然萌发。 示范课4:大班科学《抽桌布》 “抽桌布”的瞬间,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。刘老师用一个经典实验,带孩子们直观感受“惯性”的奇妙,更在互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表达猜想,让科学探究充满思维的张力。 讲座《科学活动中的个别儿童观察与师幼互动》 作为上海市特级教师、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(教学名师)的刘树梁老师,聚焦“个别儿童观察”与“师幼互动”两大核心。他结合案例,详解如何通过“鹰架式提问”“回应式支持”,让每个孩子在科学活动中都能获得挑战与成功的体验。这些来自一线的实操方法,为我们的科学教学指明了精细化指导的方向。 美术专场:AI赋能,让美术创作绽放创意之花(10月19日 上午) 示范课5:大班美术《怪怪鱼(多物同构)》 陈碧宵老师带来的是一节“国家级教育成果奖课例”,更是AI与美术融合的创新尝试。孩子们把生活中不同物品的特征“重组”成“怪怪鱼”,AI技术的辅助让创意可视化,每一条鱼都独一无二,让我们看到艺术创作的边界正被科技拓宽。 示范课6:大班美术《星月夜(美术欣赏)》 王小青老师带孩子们走进梵高的《星月夜》,不是简单的“看画”,而是通过色彩游戏、动作模仿,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画面的动感与情绪。这种“体验式欣赏”,让经典艺术变得可感可玩,为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打开了新思路。 讲座《AI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》 陈碧宵老师再次登场,从“AI工具如何支持幼儿创意表达”“教师如何把握AI与美术教学的平衡”等角度,分享了前沿的实践经验。作为正高级教师、浙江省特级教师,她的研究让我们看到:科技与幼教的融合,能为孩子的艺术成长插上更有力的翅膀。 数学专场:游戏化教学让数学思维自然生长(10月19日 下午) 示范课7:中班数学《打地鼠》 陈青老师的“打地鼠”游戏,把中班孩子的数学学习变成了一场欢乐派对。孩子们在“打地鼠、认数字”的过程中,轻松掌握了数的识别与反应能力,让我们惊叹:数学原来可以这么“好玩”! 讲座《数学教学游戏设计实施的要素和路径》 作为上海市特级教师、“陈青工匠工作室”领衔人,陈青老师系统梳理了数学游戏设计的“目标性、趣味性、层次性”等核心要素,还分享了从游戏设计到实施的完整路径。这些干货满满的策略,为我们打造高效数学游戏课堂提供了专业支撑。 学思践悟,蓄力前行 两天的培训,是一场专业的洗礼,更是一次教育情怀的唤醒。从运动到科学,从美术到数学,每一位名师的课堂都闪耀着“以儿童为中心”的智慧,每一场讲座都传递着“深耕专业”的力量。 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,把“慧玩乐学”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:让运动更具趣味与挑战,让科学探究更具深度与温度,让美术创作更具创意与个性,让数学学习更具游戏与思维张力。在幼教之路上,我们愿做追光者,更愿做发光者,以专业成长赋能孩子的快乐成长,在“名师之路”的指引下,走出属于自己的幼教精彩! |